close

Text/鄧惠文 九月號《美麗佳人》 Photo/達志

問題往往不在婆媳個性是否相配,而在婆媳這個對應關係的本質。

「我跟我婆婆的個性完全不同,如果不是跟她兒子結婚,根本不可能跟她這種人相處!」

常聽朋友這樣抱怨。有些還具體指出她們不認同婆婆的地方,這樣那樣的家務方法已經落伍了、對待子女不公正、教養孫子觀念不對,甚至婆婆對待公公的態度,也讓媳婦覺得不以為然。

不過,抱怨一陣子,偶爾也會聽到:「我婆婆其實是個好人…」、「她本性善良…」、「她對子女真的很好」、「為家庭付出很多」等,似乎有些矛盾的評價。其實抱怨的朋友自己也有點迷惘。平心而論,大多數人的婆婆也就是一般個性的人,雖然因為年齡差距而難免有些代溝,若是在其他情況下與之相處,比如職場、街坊鄰居,或者,如果婆婆不是婆婆,而是個娘家親戚,也許不會如此困難,至少不會是現在的形同陌路。一同生活或合作某些事情,也不必然有怨恨或衝突。只是,一旦做了婆媳,就只能是最糟的情況?

問題往往不在婆媳個性是否相配,而在婆媳這個對應關係的本質。

傳統的婆媳關係,有點類似師徒關係,更確切說,媳婦被期待為婆婆的繼承人,要被訓練成為家族下一代的主母。要被認為是好婆婆,除了關心照顧媳婦之外,還得以身教或言教,教會媳婦如何相夫教子和打理家務的各種經驗訣竅。相對地,所謂好媳婦,不只需要尊敬、孝順公婆,也該像個學徒,熱切地跟隨婆婆學習,虛心接受她的批評和教導。

現代的媳婦,有幾人願意接受這種角色與期待?但是,儘管我們不想承接傳統,卻還是習慣按照傳統演出--每次進到公婆家,無法安心當客人,不由自主就跟著婆婆待在廚房忙碌,看起來好像很樂意地幫東幫西。當公婆到兒子媳婦家小住,或是吃頓晚餐,婆婆也不能安心當個客人,一刻也不得閒地跟進廚房,緊盯著媳婦一舉一動,隨時提出批評,甚至直接接管廚房,讓媳婦只能在一邊當幫手,心裡疑惑著,這究竟是誰家啊!

傳統婆媳關係的影響力,總會凌駕個人意願的層次。如果想當一個不傳統的媳婦,或是不傳統的婆婆,必須克服很多週遭既存的成見。街坊鄰居怎麼想?公公、姑嫂、其他親戚家人怎麼想?另一半怎麼想?婆婆怎麼想?

不僅如此,最矛盾的恐怕是自己。

「我不想按照婆婆的方式生活!」

於是,朋友說,「不需要啊。做妳自己吧!」

從此,不聽婆婆的,甚至不去見婆婆。

沒想到這樣做了,卻還是不開心,媳婦很生氣:「我婆婆竟然比較喜愛大嫂!」

咦!你大嫂都聽婆婆的,你不想聽婆婆的,結果婆婆喜愛大嫂,這,很合理吧?」

「亂講!這怎麼會合理。我心地比大嫂好,個性比大嫂好,能力也比她好,怎麼可以因為我不聽她的,就抹煞了我的位置!婆媳應該像母女一樣,無條件的愛才對!」

這不是我幻想出來的對話,而是聽過不只一位媳婦親口說過的。

既然不願意為傳統賣命,何苦又想得到傳統婆婆的認可?往往,媳婦不是不能自由,只是,追求自由,需要甘心放棄一些好處。看開了,不再期待被視為完美媳婦,才可能自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